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

写在前面

一周前听说老人身体不好,内心十分焦急,感到一种很深的无力感。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,是我无法改变的事情,与其在无意义的担心中自我消耗,不如我尽力调整好自己,做好手头事,这样老人可能反而更加安心。
不过,假使明天林中便要起风,我今天要跟老人说些什么?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。我想说的是:后辈能够理解,继承并发扬您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和作风。血脉的传承终究会随着自由组合定律而衰竭,而精神意志的传承可以穿越时空,恒久流传。

人生的道路

世界何其丰富多彩,人生处处都有千万个选择,也有千万条路。然而,对于个人而言,自始至终道路却又只有一条,就是自己脚下的道路。因此,每个人都要必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
我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?在十岁左右时我曾想:我的家人都有各自的优点,但也有不少缺点。如果我能学到他们的优点,或许我会成为一个不错的人;但如果不能改正这些缺点,人生可能会变得危险。

如今,我已经快二十三岁了,初步地在社会上碰了几次壁。有过天马行空,雄心万丈。也有过信仰崩塌,仓皇逃避。我喜欢看古书,喜欢读历史,个人经历和史书记载在一次次的洒扫应对中产生化学反应;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让我不得已一次次问“什么才是正确的,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”?而当落脚在实际生活中,理论联系实际时,更疑惑“什么才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有用的,可操作的”?

今年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,找到了一条跨越时间长河,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里的道路: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。这条道路还有很多别名,在佛家里可能叫大乘,在儒家可能叫一以贯之,是达里欧口中的“丛林探险”,是巴菲特建议的“走大道,这里并不拥挤“。

人本质上是自力更生的,或者说是孤独的

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,是因为人本质上是自力更生的,或者说是孤独的。从出生到死亡,一个人最终只能依靠自己。这并不是贬低人际关系的价值,因为关系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事物。比如,父母把饭菜做好送到嘴边,孩子也需要亲自张口才能吃下去。人生多的是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的时候。一个人要么直面自力更生的“孤独”现实,要么依附在群体中,在人云亦云中掩饰“孤独”。

自力更生首先意味着在认知上独立。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思维能力,因为它不仅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是正确,更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所谓“正确”永远是相对的,而通过“证伪”来“证明”则提供了一种不断拓宽知识边界的方法。这种科学方法论带来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指数级增长,同样适用于个人发展。从众在很多方面是省力的做法,但从众带来的不是真知,而是一个个意识形态,粉丝文化就是例子。不过,这里只是在论述认知独立的必要性,从众在很多情境下可以是一种优势策略,人是需要从众的,但总要有认知独立的地方。(这里推荐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·道金斯写给女儿的《相信事情的充分理由和糟糕的理由》,出版于《魔鬼的牧师》书中)

自力更生意味着专注打好自己手中的牌。每个人的能力、资源、运气各不相同,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叫做自力更生。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成就想成就的所有事的,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此时此刻朝哪个方向迈进,专注地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则大大增加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。当个人评价体系的落脚点不在于牌局的结果,而在于牌技的提升时,便打开了巴菲特口中“内部计分卡”的大门。这在两个维度上带来好处:既避免了在资源禀赋不同下进行比较而带来的内耗,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配置;又使得一个人更有可能专注于在自身的领域进行探索,反而更有利于发展。不过,这种在评价体系上的“闭门造车”成立的前提是具备独立的认知思维能力,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原始积累,甚至到达“有效前沿”时才成为优势策略。即便如此,这也意味着要犯更多的错误,积累更多的经验。

自力更生的基础更在于艰苦奋斗

走一条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的道路,基础在更在于艰苦奋斗。事实上,只有在艰苦奋斗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,自力更生才成真正站得住脚。如前所述,自力更生只有在触及知识的“有效前沿”时才是优势策略,这能帮助你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。但如果一个人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还赶不上领域发展的平均速度,那根本永远都占不到知识的“有效前沿”。一个更深刻的例子在于,自力更生的道路上一定有不被理解,甚至面临现实因素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各样阻力的过程,这个过程必定需要个人的艰苦奋斗。自力更生的基础一定是艰苦奋斗。正如权力和义务具有同一性,干不了苦活,攻坚不了困难,在单位里怎么会有威信?一边被包养一边大谈独立人格只会贻笑大方。这个事实似乎是对当下时代有力的批判,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来就有饭吃,没想过凭什么自己有饭吃。

艰苦奋斗才能帮助你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。个人成长来自于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,但积累经验的前提是从世界中获取信息和感受,艰苦奋斗能帮助你常人目不能及的风景。假设每个人的学习率是相同的,那么艰苦奋斗会带给你更多的学习材料。达里欧将其归纳为“将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,痛苦+反思=进步”,乔布斯则总结为“害怕犯错会让你学不到东西”,并以此得到“咨询业并不是一份好工作,它剥夺了从实践中收获更多体会的可能性”的结论。事实上,专家就是在专业领域犯过几乎所有错误的人。如果仅以结果衡量,似乎蒙对的选择题和算出来的选择题都能拿分,但所有人都知道要想学好究竟需要什么。当一个人在正确的道路上艰苦奋斗时,经历的所有挫折或痛苦都有更大的可能转化为有益身心的良药。当然,这只能用来要求自己。

艰苦奋斗才能帮助你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一个人的能力和欲望是两条平行线,二者间的距离叫生存空间。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是保身秘方。我理解穿靴戴帽的重要作用,但这只是为了吓唬能被吓唬的人。穿靴戴帽的背后亦能过得了粗茶淡饭的生活,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存空间。汾阳王看似歌舞逸乐,但随时披甲挂帅出征,单骑入回纥营。在这一点上,我做得还不够好,等我做得更好之后再谈。

如何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

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,关键在于专注当下,全力以赴做好手头的每一件行之有效、真正创造价值的事。这条道路从来不意味着必须忍受巨大的痛苦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,或者说确定目标后用逆推法来寻找最优路径并执行。(那只是理论)而是一种更底层、更高维的基本观念,只需要安心做好手头事,多学一点,多反思一点,多进步一点,日积月累就好。诀窍就在于当下:“外息诸缘,内心无喘”,进而“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”。这样看来,艰苦奋斗真的一定有个“苦”字吗?我看不见得,“苦难”对人的磨砺还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,的确有价值,但过分强调这一点可能只是成功者的一种归因谬误。然而,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:付出超过平均水平的努力,规避不必要的欲望,忍受脱离人群的“孤独”。更大的奖赏来自于可以更多地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做事。

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,可能更是“外其身而身存”的高效选择。如果以特定结果为衡量标准,把视线放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,恐怕很难得出这个结论。但如果将视线聚焦事物发展的源动力,放大到百千年的时间尺度,我实在找不到别的答案。祸福无门,得失进退之间实在难有定论。人生在世,面临的现实只会越来越复杂,需要做的决策也越来越多。如果想走得远,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”、“抓重点”的能力可能更为重要。这样的能力从何而来?一定得在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中来。

走一条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,归根结底是帮助一个人更有效地实现自我发展。自始至终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要相信复利,相信社会网络的指数本质,相信社会运转的规律是奖励那些真正做出有意义的原创性贡献的人。由于个人难以通过直接经验得出这个结论,这使得其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个人的“理性选择”——它更多地来自于家风的传承,或者在社会中的历练,亦或是最终由内而外迸发的一种信念。

写在最后

最后,我想强调,本文所说的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绝不是要在现实中头悬梁、锥刺股,甚至带有自虐性质的扭曲生活,而是基于事实,在个人可以改变的事情框架中讨论一种更本质、更深层次的道路。过度奋斗可能带来负面影响,而努力也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才有意义,这就是自力更生构建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所在。同时,自力更生并不否认合作与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。合作和团队精神在许多情况下作为一种“工具”,发挥着重要作用,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实现集体智慧。然而,归根结底,每个人最根本的还是要走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道路。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并不与灵活适应与创新思维相互排斥。事实上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是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和不断创新的基础品质。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挑战,个人必须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,才能在适应和创新中不断取得突破。

我的人生目标有两个:一是用实际行动创造价值,取得现实意义上的成功,并愿意为此牺牲;二是坚守正道,不愿玩零和博弈的游戏,保有初心的纯粹。要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似乎是我的唯一选择。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决定要走,又是在什么时候走上这条道路的,或许是来自长辈的影响,或许是读过的经典,或许是被生活一步步推着……但我确信,这是一条大路,是一条正路,是一条无数先辈走过的路。此刻,我并没有充分理解和看清这条道路的正确性,但是,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, ,

来自

标签:

《物不迁论》——僧肇

旋岚偃岳而常静,江河竞注而不流,野马飘鼓而不动,日月历天而不周。